1.带着明确目的(目标)进行沟通
沟通不仅仅是两个人、或几个人彼此的言语交流,很多时候,沟通最后没有什么结果的原因是彼此没有明确、到底沟通是想解决什么具体的问题,聊着聊着就会聊很多无关的东西,所以我们在找别人沟通之前,要明确具体目的,想想自己具体要解决什么问题,希望得到对方哪方面的具体支持或建议等。同时,有沟通就应该有反馈。
2.不要太主观和带个人情绪
如果你带着自己的结论去沟通,或者拿着一个自认为的结论就去质疑或指责,而且同时也无法听取别人的建议,抑或滔滔不绝根本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那么这种沟通往往不会有实质的结果,而且还可能会让对方很反感,所以有时候应该多听,因为要求≠需求,提问的目的不是"怼"对方,而是为了更好地"听"和更好的"理解"。当然,另外一个极端是,沟通过程中像"空气"一样的存在。
3.不要过多的"自我为中心"
沟通过程中,如果针对目的或目标还不是很明确,这时候不要"我以为"地去想或去做,应该积极了解清楚双方的需求点。比如运营的同事希望产品能够在App中增加一个推广位,产品认为目前推广位覆盖率已经很高不用加,这时候沟通的目的不是彼此吐槽,而是应该互相讲道理,比如运营这次加推广位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数据等方面的支持依据,产品不加推广位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数据等方面的支持依据,然后双方心平气和地进行沟通交流,如果最终双方认为确实加一个推广位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那么沟通过程中至少会有新的想法碰撞产生。
4."有不同的看法"是可以反馈的
工作上往往容易分为三类人,一类是眼高手低、说的永远比做的多(而且不一定能做好、还经常抱怨别人),一类是说什么就能做什么(当然,能做好就是合格的),一类是除了做好还有自己的想法(举一反三的执行力、同一件事情永远比别人多做一点,从合格都优秀的过程),我比较鼓励第三类的人。当然,因为日常工作的合作过程中,需求方和执行方之间总会有一些茅盾及意见不合,这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有时候我们应该换为思考一下,最怕的就是把这种情绪"积蓄"起来,然后就可能在新的事项上出现一些"过激言论"或"关我*事"的表现,其实遇到意见不合的地方,彼此讲道理(前提是有理+有据)谈开就好了,如果重要的事情谈不拢,可以主动向自己的上一级进行传达和反馈,让上一级和对方的上一级再进行沟通,否则这种"积蓄"起来的东西一旦爆发是很可怕的。很多时候,合作不畅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沟通的不够或不畅。
沟通是一种能力,但不仅仅是口才(能说话),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基于共同目标的坦诚及好的行为习惯。
工作中,彼此坦诚的反馈和交流、比单纯的吐槽、抱怨或小心思更有意义和价值!
End.
作者:李升龙
本文为转载分享,如果涉及作品、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微信号:lovedata0520)
更多文章前往首页浏览http://www.itongji.c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