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台介绍
智能运营平台包括2部分:用户分群和运营计划共同组成智能运营平台。用户分群就是基于已有的用户属性和用户行为数据自助圈出你想要要的用户群。运营计划就是对指定的用户进短信、消息、横幅、优惠券、活动、按钮等方式进行有计划的触达。
二、搭建平台的思路
抽象出所有运营进行运营动作的本质如下:
基于对运营流程拆解后,我们数据平台能解决的就是自主圈人、自动触达、回收数据这三个方向。
三、用户分群
首先梳理了运营常用的圈人逻辑,整理出来大概就是20+个用户属性和10+个用户行为。比如:注册时间、最后一次活跃天数、历史购买金额、系统、APP版本号、活跃天数等等。
其次对整理出来的用户属性进行分析,根据其特质分成了5类:时间连续、非时间链接、非连续可枚举单选、非连续可枚举复选、非连续不可枚举。每个类型对应的前端展示会有所不同。
然后进行前端组件的设计,根据每种数据类型对应的选择设计了10个组件,这样就可以根据属性的数据类型去选择对应的组件进行组合搭配展示。
然后组件和数据类型都定义好了之后,我们就需要给出逻辑,什么类型的属性对应什么组件搭配,这种情况下也是用流程图来表达会比较清晰。
最后在基于整理出的用户属性进行初始化,也就是对每个用户属性各种类型进行填充行为一张用户配置表。根据这种抽象的模式进行设计系统好处就是可扩展性高,当然设计成本也会比较高(我这个后台也是经过MVP原则测试后,确实提升业务方的使用效率,使用的人也比较多,才进行了系统化改造)。这样所有底层的逻辑和前端的组件都定义好,每当用户选择一个用户属性时,就可以根据后端给的属性配置表内容进行渲染,达到最终的目的。
实际使用效果如下:
这样运营的同学就可以根据自己圈人需求,在后台进行实时的进行圈人。基本是准实时的得到目标人群的用户列表。
用户行为这部分的设计其实是用户属性的子集,我放一张实际操作图大家就能理解,我就不过多介绍了。
另外的话也是支持手动导入目标用户群的功能,这个也是非常简单的就不做过多介绍了。
三、运营计划
运营计划也就是运营创建一条触达用户的运营动作的计划。可以单次执行的计划,也可以周期执行的计划(比如,每日、每周几、每月几日)。然后可以同时满足对指定用户按照指定顺序进行触达(比如先发优惠券、再发短信、最后发消息)。
总体功能介绍如下:
选择计划类型,单次和例行,然后觉得开始执行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保底原则,不能运营无限制执行,这样会造成性能和存储的压力。当然也是给予延长结束时间的选择),执行计划的时间。这些基础信息填写完成后就可以继续配置触达信息。
1.短信
2.横幅
3.消息
4.优惠券
每个功能投提供测试功能,以方便运营预览效果。还可以自由调整组合触达用户的方式以及顺序。另外由于优惠券本身有优惠券后台配置,这边需要填写优惠券ID即可。
最终展示各个计划的页面如下:
支持对运营计划的详情查看、复制、暂停、停止、延长、查看数据。目前由于数据中台没有打造完整,数据只能查看简单的发送、曝光、点击数据。
四、系统状态流转
2个后台搭建好之后是怎么工作流转起来的呢,大家可以查看下图来理解:
五、数据回收
由于目前阶段的数据中台还不够完整,大部分还是需要在BI报表在查询。我们整理抽象了主要检测的一些,做成自动化报表,一旦运营进行了用户群的触达,就会自动去计算这一次的数据。主要报表:曝光点击、回访留存、核心业务指标(这个是业务本身决定的)。这个也是我们数据中台未来要完善部分,目前已经日志数据及即时查询的1.0版本,等未来完善后打通2边的数据,那就可以真正做到全流程可以业务方自助进行。
六、总结
做这个项目总结下来得到以下几个经验:
1.企业内部的工具一定要考到管理者的全局查看和管控功能。
2.权限控制一定要提前想好,特别是数据这款要更加严格。
3.抽象东西的时候一定考虑全面,要不然就可能在某些犄角旮旯里存在着坑等你踩。
4.复杂的功能要尽可能合理的拆解,最好多画流程图,方便自己也方便技术理解需求。
5.尽可能先执行MVP原则证明自己的功能的价值,才能有说服力继续迭代产品,做到较完美的形态。
6.有了这种智能运营平台后运营要做的只是不断的优化自己的策略,制定策略,然后让自己的策略实现自动化、闭环的运行。
7.未来的公司是否有竞争力,数据智能是一个很好的判断标准。所以我们智能运营平台的最终目的就是企业的数据智能,减少人工的决策,让机器智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
End.爱数据网专栏作者:阿坤老师专栏名称:数据杂谈专栏简介:分享数据分析和数据产品的各种感悟知乎专栏:数据产品随想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评论